房天下> 正文

房地产调控政策 为何未达预期效果

房天下三亚二手房网  2013-08-05 09:30:00  来源:房地产调控

最近,北京的房价像坐上了火箭,一涨再涨。2003年以来十年的事实证明,中央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并没有起到预期效果。失败的症结何在?未来如何建立长效的房地产调控机制?为了厘清这些问题,央行观察请出北京福盛德(FOST)经济咨询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冯建林先生,让我们听听他的看法。

为化解房地产泡沫的根本之道不是打击炒房,而是打击炒地

我们中国房价之高,恐怕是发达国家的人们无法相象的。在北京三环之内,很多房子的价格超过5 万元/平方米。一套 100 平方米的房子,要 500 万元,约 80 万美元。而 80万美元,在纽约可以买两幢小楼了。更可怕的是,很多人预计中国房价还要涨,很多人还是把买房当成了投资。在不少炒房人眼中,似乎中国的房价是上不封顶的。然而,不幸的是,一个充满投机的市场(比如股市)肯定会出现让人意想不到的波动。这个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,任何市场都会有波动,中国房地产市场不会是例外。

现在,中国房地产市场现在已是高危病人了,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正走向了泡沫的中后期,同时一些三四线城市还造出了空城。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,中国的地方政府不以为然,绝大多数地方政府继续把房地产当摇钱树,明里暗里助推房价继续上涨。中国的中央政府有些不安,但只是些许不安,好象还没有真正着急。于是,这就注定了中国房地产泡沫只能最终破灭。这个判断是不是过于了?到目前为止,中国中央政府仍然没有找到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有效方法。长此以往,中国房地产泡沫破灭恐怕很难避免。

可以回顾近十年房地产调控的历史,今年二月推出的“国五条”似乎是效果最差的一次调控。为什么呢?根本原因在于,十年来,国务院一直是沿着错误的思路和政策框架来管理和调控房地产市场;到今年出台“国五条”时,这个错误的思路和政策框架已经走到了,在当前国情之下,已没有进一步强化和拓展的空间了。

在近十年来,房地产调控的政策框架主要包括:增加交易税负,紧缩对二套和多套房的信贷,打击土地闲置和捂盘炒作,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,以及限购等。在地方政府、开发商以及金融机构结成的利益共同体面前,中央政府已无法让这些政策得到有效落实。“国五条”是 2 月下旬出台的,直到 3 月底各地才象征性地出台落实文件。“国五条”的实质性措施是强化限购和对二手房买卖所得征收 20%个人收入所得税,到头来都不了了之。在“国五条”之前,房贷政策已经很紧,三套房禁贷,二套房贷从严;打击土地闲置和捂盘炒作的措施,早已被证明是无效的;政府建设保障房也已开始力不从心。

究竟这些年来,中国政府到底错在了哪里?错就错在没有真正搞清楚房价持续上涨的根本原因。房价持续上涨的根本原因,不是开发商太奸诈,不是炒房客太执着,而是政府把房地产当成摇钱树、而且希望摇钱树产量不断提高。2004 年 8 月 31 日开始的土地招拍挂制度,确立了摇钱制度的政策取向是越多越好。由此,为了拿地,开发商只能竭尽全力出高价;土地成本上升,必然反映到房价上。房价持续上涨的逻辑就这么简单,小学生都能理解。然而,令人不解的是,中央政府似乎一直不知道“地价推涨房价”的这个简单道理。

现在,土地出让成本早已占了房价的大头。同时,政府还从房地产开发和交易中收取大量税收。据我们测算,地方政府税收收入中,超过1/4 的部分来源于房地产开发和交易。仅土地成本和税收成本,就已占到房价的 70%甚至更高,更不必说房地产开发商还要向政府或官员支付其他形式的费用。

我们的政府拿到房价中的绝大部分,若不肯对这绝大部分做文章,那还谈什么稳房价。在政府希望地价节节上涨的大背景之下,希望房价稳定甚至“回归合理水平”只能是梦想。就目前的形势看,稳房价,首先必须稳地价;消除房地产泡沫,首先必须从政府自己开刀。政府不能与民争利,更不能推卸责任。然而,十年来,一旦房价较快上涨,政府就指责开发商和炒房客,从未认真思索并下决心解决土地财政问题,其调控结果可想而知。

稳房价的根本思路,现在必须由“打击炒房”转向“打击炒地”。首当其冲的是,不能让地价继续上涨。之后,可以考虑在加大房产税征收力度的同时,逐步促进土地出让收入下降。这样,让地方政府逐步减少对土地收入的依赖。

近日,《人民日报》等官方媒体披露,目前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正在推进之中,其中的三大基础性工作是房产税试点扩容、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、健全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。这些是真正有用的长效制度吗?好象不是。FOST 认为,这三大基础性工作的指向仍是打击炒房,所谓的长效机制并未触及导致房价持续上涨的根本原因,即土地财政。而且,这三大基础性工作已推行好几年了,一直遭遇到了强大阻力,始终没有取得多大进展。未来中国政府很可能真的沿着这三个方向继续“打击炒房”,而这肯定不会见到多少成效。因此,我们认为,未来几年,中国政府很可能无法妥善化解房地产泡沫导致的问题和危机。

责任编辑/chenwenting.sya
免责声明:凡注明“来源:房天下”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,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;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;文中所涉面积,如无特殊说明,均为建筑面积;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,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。

微信扫码打开

房天下小程序